人社部长:收入分配制度方案原则已定正在细化

2013年03月08日07:57  东方早报

 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原则已定,正进一步细化方案。

  ——全国人大代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

  应加快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可操作的具体措施,而相关制度设计,应该向低收入群体倾斜,特别是一线生产劳动者。

  ——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豪

  按照目前的购买力平价计算,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美国的20%左右,这和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、60年代的新加坡、70年代的中国台湾和韩国与美国的差距一样。

  ——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

  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,最重要的改革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,让社会进入一个比较和谐的阶段。

  ——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

  早报讯 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原则已定,正进一步细化方案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。

  每年的“两会”,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都是委员、代表热议的话题。昨天,除了尹蔚民代表外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豪以及全国政协委员、经济学家厉以宁、林毅夫等人也分别就该话题从不同的视角发表了看法。

  分配制度改革要增加

  一线生产劳动者收入

  昨日下午,在湖南代表团分组审议时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豪提出,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增加一线生产劳动者收入。

  陈豪认为,加快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,国务院明确了方向,未来需要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性安排和措施,还有一个过程。其原因,在于社会上每个群体,都想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增加收入,没有人希望自己减少收入。

  他说,全国总工会不久前一项调查表明,在居民家庭中,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线产业工人的,少之又少,是“个位数”。人们普遍希望孩子将来当公务员、专家、学者等,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?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一线产业工人收入低、没有社会地位。” 对此,陈豪认为应加快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可操作的具体措施,而相关制度设计,应该向低收入群体倾斜,特别是一线生产劳动者。

  有统计显示,我国城市中异地务工的农民工已达1.5亿至1.6亿人。陈豪注意到,城乡二元结构体现在农民工身上,突出的不公平现象之一是城市教育、医疗、保险、劳动保障等公共服务不覆盖农民工,由此造成农民工孩子上学难、同工不同酬、一旦失业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等困难。这种现象,让农民工在城市很难产生归属感,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,还滋生很多社会问题,“我建议城市公共服务要全面覆盖进城务工人员。”陈豪说。

 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

  需提防中等收入陷阱

  新兴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0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阶段,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,又是矛盾高发期,很可能掉进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。2012年,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100美元,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阶段,中国将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?对此,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昨日举行的记者会上,厉以宁、林毅夫等经济学家发表了各自看法。

  林毅夫认为,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没有升级,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,大量人口无法找到工作,收入分配差距由此不断扩大。因此,重要的是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、产业升级,利用国家的后发优势,提升经济的竞争力。

  厉以宁说,社会动乱、收入差距拉大等是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。“中国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,最重要的改革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,让社会进入一个比较和谐的阶段。同时加上技术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改革,我相信中国可以实现跨越。”

  林毅夫表示,按照目前的购买力平价计算,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美国的20%左右,这和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、60年代的新加坡、70年代的中国台湾和韩国与美国的差距一样。“这四个经济体利用后发优势,都在这个阶段之后实现了连续20年7.6%至9.2%的年均经济增长。我相信利用同样的后发优势,在克服许多困难的情况下,我国也应该有潜力维持20年每年8%左右的增长。”林毅夫说。

分享到: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